B型肝炎簡介
一、 何謂【B型肝炎】?
肝臟受到病毒感染或藥物、化學物質的傷害引起肝臟發炎、壞死,就是肝炎;B型肝炎就是病毒引起的肝炎之一。
二、肝炎的分類:具傳染性者-----
- 1. A型肝炎
- 2. B型肝炎
- 3. C型肝炎
- 4. D型肝炎
- 5. E型肝炎
6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
*不具傳染性者:
- 1. 藥物引起的肝炎
- 2. 酒精 引起的肝炎
三、 流行狀況---
台灣是B型肝炎流行區,成人中有95﹪以上感染過B型肝炎,15-20﹪為B型肝炎帶原者。
四、 何謂B型肝炎帶原者—
係指一個人感染B型肝炎後,未能將病毒清除,血液中持續可測到「B型肝炎表面抗原」。此需抽血檢驗其:HbsAg(B型肝炎表面抗原)--【+】:為帶原者,【-】者需再驗Anti-HBS(B型肝炎表面抗體)-- 【+】:表示已有抵抗力,
【-】者表示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-須接受疫苗注射。
五、 B型肝炎如何傳染---
經由血液;例如:輸血、生產過程、傷口接觸、醫療器械、針刺、性行為。
六、 帶原者怎麼辦?
若HbsAg(B型肝炎表面抗原)- 【+】即為帶原者,需注意:
1.不要傳染給別人
2.進一步檢查及追蹤—A.作肝功能試驗及超音波檢查,以得知自己是屬於
大、傳染性高、肝炎發作及惡化的機會較大。血清e抗原(HbeAg)-若(-): 表示低活性、低傳染性、穩定的機會大;健康帶原者亦不可輕忽,仍需每半年作一次追蹤檢查因仍有肝作及惡化成肝硬化的可能。
七、症狀:
一般多無症狀,部份的人會有食欲不振、全身無力、疲倦、嘔心、嘔吐但無黃疸;嚴重者加上黃疸出現(眼白、皮膚呈黃色,尿呈黃褐色。
八、B型肝炎與肝癌:肝癌發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,80﹪的肝癌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,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機率是非帶原者的200倍以上。
九、治療---
- 1. 健康帶原者-即肝功能正常者;不需治療,只需預防肝癌。
- 2. HbeAg陽性者—可考慮注射干擾素,但其副作用多,需1、2星期抽血並密切追蹤,需在區域級醫院以上肝膽腸胃科醫師指導使用;現有新藥(lamivudine)效果不錯,但使用時機需注意,仍需專科醫師指示使用;另可口服利膽保肝藥物。
- 3. HbeAgup 陰性者—且肝功能不正常者,需注意是否有其他肝炎。
- 4. 已經肝硬化的病人:需評估其屬肝功能第幾期(A、B、C)
- 5. 定期追蹤發現有肝癌時:可手術或血管栓塞等治療。
十、 B型肝炎的保養---
- 1. 禁酒—因酒精對肝臟有直接毒性毒性,可能加速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之發生。
- 2. 勿濫服藥物—因會增加肝臟負擔。
- 3. 男性勿嫖妓—台灣妓女多D型肝炎,其會加重B型肝炎之惡化。
- 4. 規律飲食及運動。
春 暉 居 家 護 理 所 p.2
C型肝炎簡介
一、流行狀況:
一般民眾有2﹪感染C型肝炎,但在毒癮者、洗腎者、血友病者,其感染率可達80﹪,目前無疫苗可預防C型肝炎。
二、傳染途徑:
主要經由醫療行為;如輸血、打營養針等,但性行為不易傳染C型肝炎。
三、分期:
大多無症狀,少部份有茶色尿、倦怠、黃疸等肝炎症狀。近8成會變成慢性肝炎。通常C型肝炎是因肝功能異常,進一部驗血才發現慢性C型肝炎,但病人常想不起有過急性肝炎的記錄。經過1、20年後,2成慢性C型肝炎病人會變成肝硬化。而2、30年後,少部份會長肝癌;因此慢性肝炎雖無症狀,且肝功能正常仍需定期檢查。
四、治療:
Anti-HCV(C型肝炎陽性者)與B型肝炎帶原者稍有不同: B型肝炎帶原者有8成以上是健康帶原者,但C型肝炎則很少肝功能正常者(2成以下),因此慢性肝炎更需治療,但目前無理想之治C型肝炎藥物;口服保肝藥物或利膽藥物只能保護肝細胞不要破壞太快,但不能消除C型肝炎;目前唯一証實有效者是【干擾素】,但療效只有5成,停藥後有5成會肝功能又上升,只有4分之1會長期肝功能正常,且干擾素副作用不少,須持續治療6個月以上,每週注射三次,每1、2週抽血一次,現有干擾素合併Ribavirin,可提高效果5至8成,但副作用仍大。若已肝硬化干擾素效果更差、副作用更大。
五、保養方式:
與B肝同;即禁酒、勿濫服藥物-坊間廣告之保肝藥物多誇大不實,除浪費金錢亦會增加肝臟負擔。
六、預防:
目前無疫苗,唯有減少血液接觸機會;尤其台灣人愛打針,若針頭不潔,只要針管中有殘留別人一滴血,即可能感染C型肝炎,醫護人員應注意衛生、戴手套、確實消毒器械。
建議:避免被感染 ※若感染需每6個月定期追蹤